无标题文档
活动预告
活动新闻
心理健康教育

“‘和压力say hi’——浅谈大学生压力应对与情绪管理”--2016年冬季心理健康“成长季”系列活动

创建时间:  2016/12/27  潘歆   浏览次数:   返回

为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,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,2016年12月22日晚,由上海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、上海心理辅导中心主办,上海电影学院研究生党总支协办的“‘和压力say hi’——浅谈大学生压力应对与情绪管理”主题心理讲座在宝山校区CJ103教室举办。上海心理辅导中心潘歆老师担任讲座主讲人,上海电影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汪友宝老师、狄锐老师出席了活动。

此次讲座系上海大学2016年冬季心理健康“成长季”系列心理讲座之二,旨在为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,增强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,帮助大学生解决个人发展中的心理问题,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。

活动伊始,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汪友宝老师对潘歆老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,并亲切地向在场同学阐述了举办心理讲座的目的和意义。她表示,现如今,来自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压力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,如何积极有效地应对显得尤为重要。通过此次活动的举办,希望能带给同学们一些帮助。

“你最近有压力吗?你的压力是什么呢?”在这样一个轻松的互动提问中,潘歆老师开始了此次讲座。她不仅走下讲台,积极引导同学们说出自己的压力,面对同学们五花八门的答案,她还打趣说,今天的讲座对她而言其实也是一种压力。

随后,潘老师以“什么是压力”、“如何看待压力”、“如何应对压力”为主题,通过心理测试、举例分析、图解释义等形式,为我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。

关于如何看待压力这一问题,在与同学们的互动中,潘歆老师表示,正如同学们所意识到的,适当的压力其实可以转换为一定的动力。她以老太太的两个女儿的故事为例,提出了“不同的认知方式会有不同的结果”的观点,告诫同学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出现的各类问题,理性认知压力,使其成为自己成长路上的垫脚石,而非心理负担。

首先,潘歆老师对“应激”这一心理学专业术语做了阐释,并详细介绍了应激模式和生理应激反应、心理应激反应。她提出,我们常见的肌肉收缩、出汗、起鸡皮疙瘩、血糖升高等生理反应,其实都是由急性应激引发的,而慢性应激反应则是一种持续的担心过程,它可能会导致心身疾病、拖延症等。潘歆老师特别强调了心身疾病这一类慢性应激反应导致的结果。然后她以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拖延症为例,用漫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拖延症的典型表现。在场同学无不在笑声中对此表示深深地认同。

在如何应对并有效缓解压力的问题上,潘歆老师从自我评估、时间管理、目标规划三个方面给出了几点建议。

首先,她认为,同学们要树立评估意识,能够对自己的压力值和自制力做出合理的评估。只有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,找出最优的解决路径。她建议同学们以最自然的状态面对自己、面对生活,如此才会与压力更好相处。如果想要做出改变,也要采用自己最习惯的方式。

其次,合理安排时间也是缓解压力的重要方式。她提出,一方面,当我们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时,一定要加强体育锻炼,保证充足的睡眠。在奋斗的过程中,学会接受懒惰,寻找平衡点,是一种重要的排解方式,过度劳累会加重自身负面情绪;另一方面,当自身自制力不够时,也可以积极寻求外界帮助,采用诸如时间管理应用软件(番茄工作法)以及朋友监督等方式。

另外,潘歆老师还建议大学生设立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,在细化中找到生活节奏,实现自我理想。情感沟通与交流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环节。讲座最后,针对同学们在友情和爱情等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,潘老师积极地和同学们进行探讨,为大家提供了关于人际交流方面的合理建议。

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,面对来自社会、家庭、学业、生活等各方面的种种压力,心理负担难以排解已成为普遍现象。通过此次心理讲座的举办,有效解决了同学们心理上的难题,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,对建设文明校园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。

供稿人:杨鸽

上一条:大学生恋爱心理漫谈

下一条:大学生恋爱心理漫谈

版权所有 © 上海大学   沪ICP备09014157   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  地址: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    邮编:200444   电话查询
 技术支持: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   联系我们